親子教育:和孩子同一國

 

在人的互動中,和好姊妹、好哥兒們總特別有話聊,讓你覺得窩心又感動;其實和孩子的互動,我們也可以做到這種地步。
 

[@more@]
親愛的爸爸媽媽,讓我們來設想一種場景:在公司辛苦工作了一天,提案又沒被認同、薪水被砍、信箱裡寄來了新帳單、孩子的學費還沒去轉帳、一堆的事情等著你
去做……,這時真希望有個人能讓你吐吐苦水,找了老張,他倚老賣老地扯了一堆陳年往事;找了瑪莉,她卻反而開始向你訴說男友花心;這時候一定很悶吧?

 


那我們的孩子呢?對孩子本身來說,念了一堆他不覺得與自己有何相干的書、難搞的老師、怪咖同學,一整天了,回到家裡,在爸媽的溫暖懷抱中,他希望獲得的是什麼呢?他想聽到的又是什麼呢?

在人的互動中,總是會和麻吉特別有話聊,好姊妹、好哥兒們總會正中紅心,讓你覺得窩心又感動;其實和孩子的互動,我們也可以做到這種地步。

<教戰守則>如何讓孩子掏心

真心接納和感受:

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想想你和姊妹淘的對話,當她在罵孩子、數落老公時,你做些甚麼?所以,也告訴你的孩子,「是啊!那一定很煩」、「喔!這麼做真的很過分」、「啊,老師是這麼說的啊!」讓孩子知道,「你和我是同一國的」。

少批評,少指導:

請不要在孩子好不容易開口告訴你事情時,告訴他:「你不可以這樣講老師!」、「你怎麼這樣?」或是搬出你的江湖老經驗,告訴他人生的大道理,回想一下——當初你的老爸老媽這麼說的時候,你在想什麼?「天啊!又來了」對不對?所以,別讓你的孩子也這麼想。

言行一致:

這部分就是,請小心,別在你要扮演良師益友時,讓孩子吐槽:「你還不是一樣!」所以,別讓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干擾了你和孩子的溝通。

另外,讓你所說的話和你所表現出的行為是一致的;最常出現的場景可能是:你的眼睛盯著電視,嘴巴卻告訴孩子:「你說吧,我有在專心聽……」

注意溝通場合:

其實,溝通也是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睡前、吃飯時、趕著出門時,不適合嚴肅或是可能引起爭執的話題;當著孩子朋友面前、公共場所,請避免較為隱私
的話題;當然,孩子在氣頭上、你今天情緒不穩定,或是你和孩子都沒有足夠的力氣去處理情緒時,都不是進行深度親子對話的好時機。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請注意你與孩子間的距離,這句話的意思是:請蹲下;試著想想——有誰敢和巨人說話呢?而你的身高對孩子而言,正是個巨人的高度呢!

不需語言的溝通: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個貼心的大抱抱,別客氣,也別覺得拘束,就用力的給他個擁抱;當然,有些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個忠實的聽眾,或是個能陪著他的人,就讓我們靜靜地給他一個安靜的空間,和最真誠的傾聽。

溝通是種藝術,牽涉了講的人、聽的人和談話的內容,想想我們與朋友或是麻吉的溝通方式,希望你也能與孩子順利開展這愉快的過程。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作者:臨床心理師

 

 

 

親子教育:練習「好問句」,拉孩子一把

 

很多家長對於如何與孩子溝通還是不知如何說出口,今天我們特別提供專家的建議,讓大家參考看看!
 

[@more@] 每天下午的電話教育諮詢,常常聽到以下的事情:

「兒子才國中,竟然開始交女朋友,聽說是那女孩很主動,我要他以課業為重,他嘴巴答應,但兩個人還是在MSN聊天……。我真想把電腦砸了!」

「女兒喜歡的書,都很奇怪,什麼人和吸血鬼、狼人戀愛,我叫她看一些正常的書,她說:『你不懂啦!』我真的搞不懂,現在的孩子在想什麼?

「週末時,女兒常看電視到1112點,不去睡覺,明天要上課,那些連續劇,都是愛來愛去,很無聊耶!有什麼營養呢?

「我小孩每天洗個澡都要洗上一小時、寶貝她的頭髮向什麼似的,東抹西抹,還偷偷化妝,真是氣死我了。我要限制她的零用錢,規定洗澡時間,看她還變的出什麼花樣?

 


父母親的「叮嚀」聲,真是熟悉!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不是嗎?雖然知道父母親不贊成自己做什麼,但是,忍不住也會偷偷做,和父母玩起捉迷藏。

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東方長老解救掉進水裡的蠍子,被蜇了兩次,他還是救牠,旁人不解,長老說了一句話:「蠍子的本性是蜇人,我的天性是救人,我的天性不會因為牠的天性而改變。」最後長老用一片葉子,輕輕的把蠍子從水裡挑出來,三度救了牠一命。

孩子像不像蠍子呢?當父母親要保護他的安全時,卻不知好歹反咬一口,而父母如長者般,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如果咬人是蠍子的天性,孩子對異性的性趣也是一種天性嗎?

 


發展心理學提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兩種變化:「性的知覺」和「自我的知覺」,前者是對性問題感到興趣,關心異性、容易被吸引;後者是為自己的事擔心,對自己的外表、容貌沒有信心,也期待自己是有魅力的人。這些是孩子不可避免的成長歷程,突破這些煩惱和欲望,才能蛻變成有創造性的成人。

 長者以葉片救起了蠍子,父母為保護教育子女,免於迷失於性的森林,那一片葉子是什麼呢?或許「好的問句」—即透過適當的提問,刺激孩子對事情的自我知覺能力—是一個媒介。如:

「你覺得什麼是漂亮呢?你最喜歡自己的是那一部分呢?」

「書(影集)中男女主角互相喜歡對方的什麼呢?會不會吵架?你難過的時後他都怎麼關心你?」

「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快樂、難過時都會做什麼?」

「好的問句」來自於父母不懷疑、否認、反對,而是願意承認,孩子已進入令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和功課一樣重要的人生課題要學習,父母能勇於面對兩性的議題,自然能累積「好的問句」的能力。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作者: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