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眾使用樂活運動站
[@more@]
教育部樂活運動北區研習
[@more@] 教育部樂活運動北區研習資相關資料
教育電子報339期報導[@more@]
98年桃園縣家長協會年刊報導[@more@]
您也是直升機父母嗎?少子化時代來臨,家長過度保護小孩,雖然出自於關愛,但輔導老師表示,家長若對孩子干預過多、管得太緊,不僅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小孩也會變得被動、不敢做決定。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親子間多溝通,父母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more@]
何謂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近年美國媒體常用的字眼。形容過度關心和呵護子女的爸媽,因為不放心,於是對子女的任何事都要插一腳,有時甚至過度干預,就像一台直升機嗡嗡嗡地,一天到晚在小孩頭上盤旋不去。這種父母的出發點來自關心與疼愛,卻常讓子女感到龐大壓力。
直升機父母不好嗎?
直升機型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不行」,常常不肯放手,但小心最後可能害了孩子。甚至部分孩子因為父母過度呵護,長久下來,連怎麼過馬路都不會,更曾有孩子因此發生車禍,留下永難彌補的創傷。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事必躬親,最常見的莫過國中小校門口一早總是擠滿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很多父母擔心路上交
通狀況多,不放心孩子自己走路或搭公車上學,總是要親自牽著孩子過馬路、等紅燈,或是騎車開車到校門口,親眼看著孩子進校門。但長期下來,孩子失去「被訓練」的機會,變得不會自己坐公車、不會獨自過馬路,面對馬路上的各種狀況時,也沒有應變能力,反而容易出車禍。
比方說,有的孩子過馬路時只會知道看紅綠燈,一遇綠燈就往前猛衝,卻不知還要多留意有些和自己同方向的轉彎車,可能會被撞上;曾有一位
乖巧的國中女生,從小天天由媽媽接送上下學,上了國中後才開始自己走路上學,但沒走幾天,就在過馬路時被轉彎車撞到,最後送醫不治。
學習不要當直昇機父母!
小孩放學回家後,直升機父母總是不斷提醒小孩「寫作業時間到了」、「快去念書」、「趕快上床睡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求小孩執行。但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干預,會讓小孩倍感壓力。家長不停地提醒和叮嚀,甚至不斷動手為孩做這做那,會讓小孩覺得父母很囉唆、很煩,很可能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或產生衝突,或是小孩會覺得,「反正都是你們在說…」,於是變得沈默和疏離。
直升機父母多半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小孩月考成績若不理想,家長總會認為小孩用功不夠,不讓小孩有機會說明。另一個現象是,父母幫小孩安排所有生活大小事,容易養成小孩被動的個性。例如國中輔導課有學習輔導課程,要學生擬訂讀書計畫,但老師發現,學生不知道要如何規畫時間,因為都是按著父母的腳步安排時間。
「家長要適度放手,讓小孩學著成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小孩學會自動自發,且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凡事都必須仰賴父母。
在人的互動中,和好姊妹、好哥兒們總特別有話聊,讓你覺得窩心又感動;其實和孩子的互動,我們也可以做到這種地步。
[@more@]
親愛的爸爸媽媽,讓我們來設想一種場景:在公司辛苦工作了一天,提案又沒被認同、薪水被砍、信箱裡寄來了新帳單、孩子的學費還沒去轉帳、一堆的事情等著你
去做……,這時真希望有個人能讓你吐吐苦水,找了老張,他倚老賣老地扯了一堆陳年往事;找了瑪莉,她卻反而開始向你訴說男友花心;這時候一定很悶吧?
那我們的孩子呢?對孩子本身來說,念了一堆他不覺得與自己有何相干的書、難搞的老師、怪咖同學,一整天了,回到家裡,在爸媽的溫暖懷抱中,他希望獲得的是什麼呢?他想聽到的又是什麼呢?
在人的互動中,總是會和麻吉特別有話聊,好姊妹、好哥兒們總會正中紅心,讓你覺得窩心又感動;其實和孩子的互動,我們也可以做到這種地步。
<教戰守則>如何讓孩子掏心
真心接納和感受:
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想想你和姊妹淘的對話,當她在罵孩子、數落老公時,你做些甚麼?所以,也告訴你的孩子,「是啊!那一定很煩」、「喔!這麼做真的很過分」、「啊,老師是這麼說的啊!」讓孩子知道,「你和我是同一國的」。
少批評,少指導:
請不要在孩子好不容易開口告訴你事情時,告訴他:「你不可以這樣講老師!」、「你怎麼這樣?」或是搬出你的江湖老經驗,告訴他人生的大道理,回想一下——當初你的老爸老媽這麼說的時候,你在想什麼?「天啊!又來了」對不對?所以,別讓你的孩子也這麼想。
言行一致:
這部分就是,請小心,別在你要扮演良師益友時,讓孩子吐槽:「你還不是一樣!」所以,別讓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干擾了你和孩子的溝通。
另外,讓你所說的話和你所表現出的行為是一致的;最常出現的場景可能是:你的眼睛盯著電視,嘴巴卻告訴孩子:「你說吧,我有在專心聽……」
注意溝通場合:
其實,溝通也是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睡前、吃飯時、趕著出門時,不適合嚴肅或是可能引起爭執的話題;當著孩子朋友面前、公共場所,請避免較為隱私
的話題;當然,孩子在氣頭上、你今天情緒不穩定,或是你和孩子都沒有足夠的力氣去處理情緒時,都不是進行深度親子對話的好時機。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請注意你與孩子間的距離,這句話的意思是:請蹲下;試著想想——有誰敢和巨人說話呢?而你的身高對孩子而言,正是個巨人的高度呢!
不需語言的溝通: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個貼心的大抱抱,別客氣,也別覺得拘束,就用力的給他個擁抱;當然,有些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個忠實的聽眾,或是個能陪著他的人,就讓我們靜靜地給他一個安靜的空間,和最真誠的傾聽。
溝通是種藝術,牽涉了講的人、聽的人和談話的內容,想想我們與朋友或是麻吉的溝通方式,希望你也能與孩子順利開展這愉快的過程。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作者: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