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我媽每天碎碎唸,她看不慣的事情太多了啦!」「媽媽超愛唸,無人能敵。」相信這是很多家庭都會上演的對話。到底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與孩子有效的溝通呢?
[@more@]
孩子的心聲:我媽很愛碎碎唸!
小玲在家中排行老大,也是四個小孩中被「唸」得最慘的。小時候叮嚀功課、要求回家先寫作業;現在則是管上網時間,還會以「切斷網路線」威脅。她說,媽媽很重視課業成績,從小只要考不到80分,立刻被打。媽媽最常拿衣架、牌尺或是雞毛撢子打小孩,邊打還會邊唸,「念書是為了你們自己,為何不努力…」 除了嘮叨功課,小玲若沒有幫忙做家事,媽媽也會在耳邊「疲勞轟炸」。有一次全家人剛吃飽飯,小玲坐在客廳看電視,媽媽竟快步走到她身旁,不停說著,「不去洗碗嗎?」「還要等,要等到明年嗎?」
還有一回,媽媽叫弟弟幫忙倒垃圾,但弟弟的屁股根本就「黏」在椅子上。氣得媽媽大喊:「我白天要工作賺錢,晚上還要伺候你們,會不會太過分了?」 「現在我媽最看不慣我們愛上網、玩線上遊戲。」小玲聳聳肩說,她每天晚上都會掛在MSN上聊天或是上PTT,弟弟補習回家後,也會上網「練功」到凌晨12時。這時媽媽就會雙手叉腰罵人,甚至威脅說要剪斷網路線。
就讀國中八年級的阿文也說家中有個「嘮叨老媽」。她說,剛踏進家門還沒脫鞋子,就聽到媽媽說,「鞋子怎麼亂丟?」阿文最近交了新男友,但媽媽很反對,氣她不好好念書,再三告誡:「現在不適合談戀愛!」
給家長的建議:嘮叨是沒效果的!
你的孩子管不聽嗎?專家建議,家長千萬別再對著孩子,嘮叨「有道理,沒效果」的訓詞了。
「你電腦
(或電動)還要打多久?」這是常見的「親子糾紛」之一,許多家庭天天上演。不少家長為上網問題,氣得吹鬍子瞪眼睛。建議家長若孩子還在小學階段,親子間不
妨「簽契約」。例如每天功課作完、考試成績好,就能換得一定的上網時間。違規時的處罰方式,也由雙方事前擬妥,例如3天不能上網,讓孩子學習負責、自我管
理。
面對「情竇初開」的孩子,張伯謙提醒家
長,禁止未必會有效果,不如教導孩子如何和異性相處,保護自己、尊重異性,比較有教育意義。若是家中孩子正值「狂飆」青春期,親子意見不合時,家長最好採
「反問」式。例如:「從上網你得到什麼樂趣?」不要用上對下權威方式處理。「多聽、少說。」家長應停止「有道理,沒效果」的訓話。只要家長瞭解孩子的想法
和價值觀,就能減少衝突。這種溝通方式,即使孩子念大學甚至成年,都十分受用。
當孩子已經犯錯,就不要再追究「怎麼會這樣?」倒是可藉機提醒孩子:「你從這件事情上,學到了什麼?」這才是有建設性的溝通。
專家鼓勵家長用「合作式對話」,不論親子
或師生間,都用「夥伴」關係對話,意見不同時雙方都理性表達感受。「合作式對話」沒有操作公式,重點在於聆聽、承接孩子的情緒。大道理不用急著說,唯有當
孩子的情緒被妥善處理,才有辦法聽進道理。在孩子沒有準備好以前,師長不能「教」,只能選擇「陪伴」。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
圖片來源:圖片版權幾米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