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高中、高職、五專? 基測後升學三叉路

考生考完基測後,馬上要面臨選校問題,不知該選高中、高職或五專。多位老師表示,性向興趣能力基測分數是考生抉擇的主要依據。


[@more@]

 一、建議選擇的依據

    無論孩子要念高中、高職或五專,最重要的是「孩子想念什麼?
」這比家長或師長的希望都重要。因此基測過後,國中會辦「升學博覽會」,邀請各高中職、五專到校講解,讓老師與學生一對一對談,幫孩子分析如何抉擇,包括交通、體力、出路、考生性向、興趣和基測分數做綜合考慮。

(一)能力、興趣與基測分數兼具的狀況下

    影
響孩子選擇就讀高中、職主要原因是能力興趣基測分數。考生如果分數夠高、能力與興趣兼具,是最理想的情況,可選擇的範圍也廣。如果有能力、沒興趣,讀
起來會很痛苦、枯燥。有興趣、沒能力,讀起來也一樣會跟不上。如果無法兼顧,則以能力優先為考慮,再來培養興趣。考生不妨先思考自己能力及興趣,是否適合
讀高中、高職或五專。比較興趣、能力與未來發展方向,有助於考生做最好選擇。

(二)能力與興趣還是考量關鍵

    能
興趣是決定考生選擇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考生基測成績在前三志願高中內,且一心要走菁英教育路線,不妨去念前三志願的高中。但如果考生分數不是在前三志
願,而是在一般公立高中職水準,建議考生不必排斥高職,通常這種成績水準的學生念高職,很容易可考上科大,不比大學差。考生如打定主意念高職,固然可念熱
門科別,未來出路比較有保障,但某些稀有職業科別,格如模具、鑄造等科,某些高職還提供免學費的優惠。高職畢業生如擁有專業證照,就業一定不成問題。


 

二、過來家長與同學經驗談

(一)念高職,學專業更實用

    「現在的小孩怕吃苦,因此我寧願孩子讀高職,將來做黑手,比較有飯吃」,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讀高中,未來成龍成鳳,但家長吳上華鼓勵孩子念高職,他說「高職生一樣有出頭天」。

    吳爸爸從事電子業20
年,目前是電子通路及珠寶商,兒子去年參加國中基測考了220多分,原可上一般社區高中,但與兒子討論後,兒子決定讀高職,才讀一年級已考上丙級技術士,
也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優勝「既然分數到不了建中、台大,何必要去念高中?」吳上華說,去年基測揭曉,他勸兒子面對現實,還拿他的公司員工做例子,原來他
的公司日前召募10名員工,來了27名大學畢業生,但多數根本無法通過實做考驗,反而有5名高職生,以熟練操作技巧獲錄用。看準人力市場的趨勢預測,電子
材料是未來顯學,吳
爸爸說,他已要求兒子將來考科大,多學一些材料科學的知識、技術,「幫我到美國拓展生意。」

    另一位家長黃爸爸是電子經銷商,他說自己讀
過高職、軍校,孩子看他的發展還不錯,也願意選擇高職。黃爸爸的兒子去年基測時,考了「公立高中尾巴、私立學校頭」的分數,最後他一句「你去讀高中也是成
績尾巴的學生,還不如去學得一技之長更實用」,打動了兒子。黃爸爸說,兒子高職讀了一年,就被學校列為技能競賽培訓隊員,也樂於把課堂所學,應用在日常生
活,常在家檢查日光燈、自來水龍頭,
現在家裡修理電器,都不用花錢請工人,兒子還幫親戚朋友到處裝配管線管路,頗受好評呢!

(二)念五專,進可攻退可守

    「不是只有念高中才能升學!」就讀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管系的江同學,考高中時申請上不錯的公立高中,卻毅然進入五專體系就讀。江同學表示,若考生已有明確的志願,念五專可以提早修讀專業知識,畢業時無論就業、升學「可攻可守」。

    江
同學是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管系五年級的學生,也是全國經營實務專題競賽的第二名得主。考高中時,她同時申請上中正高中和北商。學校老師建議她念高中,但江
同學參考姊姊的求學經驗,獲得家人認同後,選擇五專。她說,國三時她已對企管、商業領域展現興趣,加上厭倦了枯燥的理化、地球科學等課程,於是毅然選擇五
專,跌破師長眼鏡。江同學表示,五專企管系一到三年級課程規劃緊湊,生活和一般高中生無異,但會計、企業概論等基礎課程已經融入。五年級畢業時,管理學、
行銷、企管等專業知識都已經具備了。此時若要升學,透過二技、插大都能進入好的國立大學就讀。就算不再升學,五專畢業時,專業知識可立即就業,可說是「進
可攻,退可守」。江同學也說,五專生活讓學生提前體驗大學生的生活,課程規劃彈性,培養學生自我安排生活的能力。她也以自身經驗提醒,「一定要保持自
信」,才能專心學習,有好的表現。江韋葶正準備插大考試,立志「該拿到的學位都要拿到」,希望能一路念到碩士,取得行銷等領域的學位。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

 

 

 

 

 

 

親子教育:叛逆期孩子行為偏差的前兆

「青少年行為偏差是有前兆的」,警察大學教授黃富源長期研究犯罪及犯罪心理,他歸納警方偵辦少年犯罪的行為模式和各項數據,列出青少年10項「變壞」的指標性特徵,家長們要仔細看看。


[@more@]

語言:青少年變得愛說謊話、髒話,喜好在說話時帶有江湖氣,出現成人「社會化」的影子。

穿著:過於時髦、暴露,喜歡擅改衣服或穿著變特別,像穿制服時會故意把胸前兩個扣子解開。

外觀:髮型標新立異,甚至身上有刺青,不時有外傷。

行為:會刻意特異獨行,行蹤詭異不敢讓家人知道,經常長時間反鎖自己在門房內,神色緊張。

態度:易被激怒,情緒極端變化,常為細故與家人賭氣、或自暴自棄。

作息:早出晚歸,常無端數日不歸,白天蒙頭大睡,夜間外出,去向又交代不清。

物品:有不良刊物、武器、藥物、空膠罐、香菸和酒類,甚至出現不明巨款或當票。

課業:一下子成績一落千丈,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讀書時間驟減。

交友:出現社會人士的朋友,電話、書信、網路聊天量突增,就算被家人看到新朋友,也不敢介紹給家人。

慣:逐漸養成抽菸、喝酒的惡習,生活不正常,用錢的需求量暴增。


 

10項指標,有些即使隨時代的變動而略有變化,但他曾與其他學者們座談過,學者大多認為,當中內容依舊有其指標作用,很值得家長參考。不過,他也強調,只出現一、兩項行為特徵的青少年,不見得就不正常,更不代表已經變壞,家長不必太過焦慮。但提醒家長,如果這些列舉的特徵,與自己孩子的行為相似處愈多,父母就應愈早防範。

青少年疑似出現要變壞的徵兆,有不少相關的機構都有諮詢服務,家長可以多多利用。

青少年行為偏差諮詢單位:

縣市政府少年輔導組:可透過各地少年警察隊總機轉接。

縣市政府社會局少年福利中心:可透過當地社會局查詢。

張老師專線:可透過中華電信104查號台查詢電話。

生命線:可透過中華電信104查號台查詢電話。

宗教與社福團體輔導:可透過當地社會局、民政局查詢。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

 

 

性別教育好書推薦:不怕小孩問

 

身為父母的你,一定希望能給孩子比較正確、開明且健康的性知識,但是該從哪裡著手呢?如何跟不同年齡的孩子討論性,並讓親子對話可以持續下去?如何避免跟青少年在隱私權、暗戀及衣著打扮等小事上,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more@]一、書本資訊

 

書名:不怕小孩問: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

作者:賈斯汀.里查森、馬克.查斯特

原文作者:Justin Richardson、Mark A.
Schuster

譯者:柯清心

出版社:大辣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ISBN:9789866634017


 

二、書本介紹

        「爸比媽咪,你們在幹嘛?」支吾其詞、手足無措的家長們,這本書就是寫給你們看的!所有父母,一定都曾遇過這一關:「寶寶是怎麼來的?」他們當下可能會心頭一驚(心裡OS:完了!孩子終於開口問了!)然後立刻瞎掰一個答案來搪塞,不然就是冷冷地說:「小孩別問這麼多!」不過,就算回答得再漂亮,還是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狀況,讓家長們難以招架:

狀況1:被孩子撞見你們在嘿咻,該說什麼?

狀況2:三歲孩子竟然問阿嬤:阿嬤,妳摸下面時,是不是也很舒服?

狀況3:四歲的兒子在人來人往的游泳池更衣室問:媽媽,我可不可以摸妳下面?

狀況4:大白天的,兩個小鬼就在房間脫個精光,互相盯著屁股跟小雞雞看………

狀況5:我小孩喜歡把臉埋在我的胸部,賴著不肯走,這該怎麼辦?

狀況6:我那兩個小孩在浴室一起洗澡,玩得不亦樂乎,但那「玩法」簡直令我的胃打結……

狀況7:看到孩子在房間跟鄰居小孩玩醫生與護士遊戲,要怎麼辦?

狀況8:該不該給念高中的兒子保險套?

狀況9:我的小孩可能是同志……

狀況10:爸、媽,我懷孕了……


       

        面對似懂非懂,又十足好奇的孩子時,「性」到底該怎麼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美國知名醫師,也是兒童性教育與心理學領域的權威,在訪問過無數家長、分析過
數十年的研究資料後,以充滿智見、務實又幽默的口吻與家長們分享心得,帶領我們一塊經歷並解答他們從嬰兒期到青春期會碰到的性疑問。


 

三、閱讀心得分享

       
一直以來,家長顯然很希望,也需要學習處理子女性發育的問題,家中的青少年若有些令你困擾的事,大概都跟性脫不了關係。孩子會自然發展性欲,無論我們選擇
教導孩子性的意義,或全然閉口不提,種子都會隨著孩子成長,漸漸萌發為成熟的欲念。孩子的性欲並不是上了第一堂性教育課後才引發,也不是青春期某個荷爾蒙
突然開始分泌才造成,家長不妨將性欲視為是孩子在發育期間,一種慢慢累積出來的東西。從生殖器本能的勃起、觸摸生殖器時的快感、遊戲中與朋友玩親親、喜歡
別人、性幻想,到愛的能力日漸成熟之累進過程裡,孩子顯然得學習駕馭自己的性欲。

        
家庭性教育中,家長的工作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坦白而正面地描述青春期會有的改變。但大多數的父母對於與子女談性似乎一向有所避諱,或者亦是因為大多數
家長因為性知識不足,在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面對似懂非懂,又十足好奇的孩子時,「性」到底該怎麼教?

       
「不怕小孩問」正是一本提供給父母如何教導孩子與「性」有關正確知識與觀念的好書,作者以充滿智見的方式及真實案例佐證說明來處理各種議題,睿見與幽默兼
備。當中紮實、中肯又完整的內容,除了提供作者的科學、醫學和心理學所得的充裕資訊和科學數據之外,更涵蓋研究結果與臨床經驗,以多位相關領域專家的視野
和觀點做為本書的基礎。孩子每個發育階段的性重要議題,也從一例例的實證中深入剖析,使我們得以吸收他人的經驗所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共十二章。第一部分談論孩子與性-本質與管教,先總覽孩子的自然發育過程,使家長理解子女現階段發育狀況,以及將來會有的情形;接著討
論教養問題,檢視父母對孩子發育的影響,以及特定管教類型及做法的結果,找出有利親子溝通的方法。第二部分談論孩子的性教育,從家庭生活須知談起,詳述孩
子幼兒至高中期間與發育相關的細節層面,並盡可能以科學的方式,分析對孩子會有的影響。第三部分談論性愛的風險,針對青少年做愛時會有的性病及意外懷孕等
風險,提供家長正確而必要的資訊,以教導孩子預防這些後果的重要性,萬一孩子不幸染病或懷孕,又應如何處理。

       
「不怕小孩問」提供充足的資訊內容,但也盡可能開放各種觀點,不會給予斬釘截鐵的決定,而是提出建言並把選擇的權柄賦予給讀者,所以藉由本書,讓各位家長
可摸索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新智慧,在面對成長環境迥異的下一代,能引導孩子自然地發育,並擁有智慧、擁抱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本文作者為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碩班生)

 


 

資料來源:整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杏陵天地雙月刊雜誌

 

 

 

 

親子教育好書推薦:孩子,我要你比我更有『錢』途

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和金錢觀念,遠比投資更更重要。因為投資失敗可以重來,教育如果失敗,卻無法重來。從這本書中可以發現許多教導孩子的好機會和好方法,為人父母者其實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時機,教育小朋友正確的觀念。作者訪談了十三位台灣的名人,有教育界、科技業、演藝界、商界,各個階層的人,對他們孩子的理財教育上的用心,可供家長與同學分享及參考。 


[@more@]一、書本資訊
 

作者:劉憶如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2004/02/18

ISBN:9867883659

 

二、前言

        這
是一本「親子理財」教育的最佳參考書。如果你是希望孩子可以富裕一生的父母、迫切需要改善經濟情況的人、常說自己很忙,忙到沒有空理財的人、想知道如何教
孩子正確金錢觀念的人、很希望了解自己理財方法哪裡出問題的人,這本書將會是最佳的理財導引。有鑑於現在在年輕世代中,現金卡、信用卡使用上的浮濫,使得
很多孩子們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揹負了十分龐大的債務,因此,作者特別強調孩子必須從小就要給予正確的理財觀,讓每一個孩子認識錢的重要性和它真正的
價值,找出正確的使用方法,等孩子長大,才不會因為金錢運用不當,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三、精彩內容摘錄

(一)金山銀山,不如好的金錢觀

        許多父母窮其一生,都想給孩子金山銀山,但這種想法和做法正確嗎?
想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給孩子越多可以帶著走的知識與能力,孩子就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富翁。

        例如,如果要掌握「預算」,超市是孩子最
佳的「理財教室」;教育孩子學習運用「公共財」,可以創造無限財富;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就從「珠心算」開始做起;教育小孩「存錢」的重要性;讓孩子了解
「錢」的價值可以有多「大」;「家務有給制」,付出才會有收穫;將「數學」運用在生活中,讓孩子知道「複利」的美麗;「時間管理」,讓孩子知道「時間就是
金錢」;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孩子如何做生意,靠自己的勞動賺取報酬;「選擇」讓孩子知道「收支平衡」的觀念;物盡其用的「環
保」概念,教孩子如何投資「未來」。

(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沒有獨立思考的孩子,會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思考,才能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記得一對外國夫妻帶孩子出國度假,當時天
氣還是秋高氣爽,白天的登機時間,這對夫妻的兩個孩子都選擇穿短袖和短褲,媽媽於是告訴孩子:「飛機在高空飛行十幾個小時,機艙內的溫度會很冷,你們最好
換成長袖長褲。」但是孩子們卻堅持衣服都放在行李箱裡,拿出來太麻煩,他們寧願把時間花在到速食店吃東西。
後來,飛機升到高空後,媽媽問孩子冷不冷,孩子沒有說話,於是媽媽請空姐給他們每人兩條毯子,回程的時候,這對夫妻的朋友發現,兩個孩子都不約而同的穿上
長袖長褲,孩子們眨眨眼笑著說:「蓋兩條毯子,還不如穿暖一點。」

        一
個人的冷暖,必須由自己去「感覺」。採訪過這麼多名人企業家,我發現,一些出身清寒家庭的人,似乎總是比較能夠在「理財」上有精闢的傑出展現,除了金錢上
的優異表現之外,甚至能夠開創出人生的最精采面。而一些飽受父母呵護備至的小皇帝,卻容易養成虛榮不切實際的個性。更何況,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負擔
昂貴的教育成本,相對來說,也並不是每一位從貴族體系教育背景出來的小孩,都能真正在「理財教育」的這門學科中拿到高分,如果你能夠打造一個學習型的家
庭,讓家庭成員共同去經營一個兼具尊重與成長的家庭氣氛,如此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隨時接觸到社會真正的價值觀,了解父母親培育子女過程的辛苦。

       
美國人認為,「理財教育」就是一種「生存教育」,你雖然不求子女回報,但如果孩子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也能夠自我謀生,並且終身都擁有獨立面對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那麼,你是不是對孩子的未來更放心呢?

(三)教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做
任何事情之前先思考「輕重緩急」,比如,要到巷口便利商店買飲料的時候,可以先想想家裡還缺什麼東西,一次購買,不要想到才去做。我常認為,讓孩子學習做
菜,是最好訓練效率的時候,孩子可以在簡單的做菜過程中,學習到事情的輕重緩急及快慢速度,就算不真正下廚,父母也可以解釋給孩子聽,那麼,將來當孩子在
處理財務狀況的時候,他也會有基本的邏輯概念存在。

        當
你發現,孩子每天都不懂得做計畫,只是隨著時間起舞,每天有同伴找他就出去,或只是被沉重的功課壓得喘不過氣來,那麼,你可以讓孩子每天花一點時間,讓他
想一想,明天要做什麼事?這個禮拜要做什麼事?甚至一個月有什麼計畫?設定合理的計畫表。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讓孩子每天花一點時間思考自己的人生計畫,
那麼,孩子就可能在人生中,「賺」回好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每
個人在面對時間管理時,最大的困難就在於他們對時間的認知,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你認為一個小時很長,別人可能認為一個小時很短,孩子也可能學
鋼琴一個小時覺得很長,但是打電腦一個小時卻覺得很短,所以,如果父母要開始教育孩子做「時間管理」,那麼,最好先了解他們對時間的認知,知道自己什麼時
候最能發揮效率,同時能夠有效率的把時間安排給最重要的工作,然後,你就會把時間發揮到最大極限,也因此,如果父母要開始教育孩子做「時間管理」,那麼,
最好先了解他們對時間的認知。


 

四、名人分享

(一)戴勝益(王品台牛排董事長):理財教育就是生存教育

        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富不過三代」,能不
能把一生所創造的財富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同時讓下一代有更好的發揮,是每一位中國父母的心願。但是,這裡卻隱藏了一個問題,當父母為子女付出,以犧牲
自己的生活為代價,但是,在物質與教育條件空前優渥的這一代小孩,表現又如何?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的幾個問題:

(1)你的孩子是否對你的苦心栽培心存感激?

(2)他們是否能夠把你所花在他們身上的資本,化為將來對自己更有益處的原動力?

(3)就算你早就得到財務自由,不求兒女回報,但更重要的是,你的這些付出,是否能夠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自給自足之人?

(4)在遇到各種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或困境時,他們是否都能全身而退,明哲保身,甚至化「危機」為「轉機」呢?

        台灣超過三千公尺的山有兩百八十七座,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一百座,戴勝益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有登山克服險境的決心,「我相信,爬高山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孩子們要想辦法去克服,這樣訓練下來的小孩才
會有毅力和定力。」戴勝益說。
戴勝益本人已經去過七十多個國家,朝向百國目標邁進,他相信去的國家愈多,看得愈多,對事情的判斷也會不同,也將有助於運用在「企業決策」上。致富的條件
之一,就是必須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而不是跟風消費,隨波逐流,我希望我給予孩子,對他們最有益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戴勝益說。


 

(二)章學惠(艾斯毅科技副總):吃飯買菜都要管理時間

        如果你可以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他可以在珍貴的人生中減少「浪費時間」的可能,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實現個人的理想,或是有效率的創造人生的財富。

        艾斯毅科技的副總經理章學惠,就非常注重
孩子的「時間管理」,每次有特殊節日,章學惠和先生要帶孩子出去吃飯,她一定會先詢問全家的意見,然後根據最後結論開始尋找餐廳,打電話訂位,問清楚地點
是否能夠停車,如果不能停車,就會先在附近尋找替代方案,而她也運用相同的邏輯思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每次帶他們出去買東西,都會先告訴他們我們的目
的,然後讓他們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到達目的地是最快速最理想的。」章學惠說。

        生活中,她也一樣示範給孩子看,每次帶孩
子到菜市場買菜,她總是會帶著孩子一攤攤的問價錢,每次至少問三攤,同樣品質的白蘿蔔,一定是問完三攤之後,她才決定買哪一攤的白蘿蔔。剛開始,孩子會覺
得很困擾地問她:「媽,不是都一樣嗎?幹嘛走來走去問那麼多?」但是,章學惠卻總是耐心地解釋:「這樣我才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東西啊!」有時,同樣價
錢的菜,章學惠會選擇山上一些菜農或是老太太所賣的菜色,「山上的菜不但較香甜,而且有些老太太是靠賣菜貼補家用,我也會讓孩子知道,同樣的一分錢,除了
買得便宜之外,如果還可以發揮助人的效用,那就是另外一種附加價值。」章學惠說。

        其實讓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並不是片面
的要讓孩子把多出來的時間都用來賺錢,而是要讓孩子能夠在人生中掌握效率,不虛擲時間,而能讓自己的產能發揮更高的價值!如果你想讓孩子的未來,都能夠充
分的發揮自我的價值,而不是在財務上受到種種束縛,因為所得太低,不得不放棄個人的理想,或是過著匱乏的生活,那麼,試著教育孩子在有效率的人生當中,預
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的人生,相信孩子們一定能發揮所長!


資料來源:摘自寶瓶文化「孩子,我要你比我更有『錢』途」一書與整理自聯合晚報

 

 

 

 

 

 

好書推薦:給長耳兔的36封信


給長耳兔的36封信一書以幽默、輕鬆又寓意良深的故事,為成長中的孩子提供關於生命的分享與解答。作者在書中化身成阿建老師,以故事化解長耳兔的憂慮,陪伴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對困難。


[@more@]

一、書本資訊

作者:李崇建

繪者:辜筱茜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82620


二、精彩內容摘要

第一封~~特別的長耳兔:你的價值在於獨一無二… 

        你耳朵不斷變長,長度超越其他兔子,這是很特別的事。但是長耳朵讓你困擾,因為與眾不同。正因為與眾不同,你顯得很特別,一隻特別的、漂亮的兔子。因為與眾不同,反而獲得更多。

        小時候,我家裡貧窮,身上的事物,都不是用金錢購買,而是父母手工所做。我的書包、制服、墊板,和同學用錢買的,都不一樣。我常跟父母親吵鬧:我要和別人相同。
因為家裡沒錢,父母才親手做日用品,我卻覺得丟臉,為何不能和大家用一樣的文具呢?這個不同,不是我能決定的,卻是很好的禮物,當時不能珍惜這種不同,日後回想起來,才感覺父母親親手所做的特別耐用!有一種美,成為珍貴的記憶。

        不只這一件事,我小時候體能不好,跑步、運動、跳高,都比同學差,覺得很沮喪。我是班上體能最不好的學生,這種特別,看起來不好,也為我帶來意義。
因為我的體力不好,所以特別注意身體保健,每日運動,偶爾登山,夏日游泳,為的是讓自己健康。結果,我現在四十歲了,比一般人體力還要好,也還要年輕,這是體力不好帶給我的禮物。很特別,不是嗎?

        我
小時候不愛唸書,總是被老師處罰,調皮搗蛋讓人頭疼,也讓我和一般同學不一樣,顯得特別。我後來教書,當老師了,特別能理解不寫功課、調皮搗蛋的學生。我
和一般老師不同,這也是一份特別的禮物。我有一位學生,到異地讀書,思考模式和一般人不同,常被嘲笑。但這個學生卻很有自信的寫下一段話:「你笑我和你們
不一樣,我卻覺得你們都一樣。」這份特別,並非特立獨行,或者標新立異,而是一份對自己的發現與創造。有時候不是自己願意「特別」,也不是自己喜歡,但這
卻隱含著豐富的創造力、深刻的寓意,等待被發掘。

        為什麼你會有不斷變長的耳朵?我不知道。不是沒有用
是還沒發光但是,長長的耳朵,乍看之下沒有用處,其實不然。因為,有時候愈沒有用的東西,卻愈有價值,只是還沒被發現而已。

       
例如人類歷史早期,原油像泉水湧出,住在附近的居民很懊惱,怎麼不是清澈的泉水呢?這種氣味奇怪,不能飲用的黑油,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多讓人懊惱呀!但是
後來,原油被發現可以當燃料,成為重要能源,附近居民都發財了。

        你
擁有長長的耳朵,就像是一份獨特的寶藏。我很高興,你運用這份寶藏,善用自己的特質,積極找機會,最後找到一份工作。那感覺,像世界開滿燦爛的花,無比美
麗。當耳環展示員,不僅適合你,也充滿創意。隨後,帶著豐沛活力的長耳朵消失了,成為洞洞耳朵,看似洩了氣的皮球,卻是你努力的軌跡,也許因此有更新的發
現,更新的創造力被發展出來。探索自己
也探索人生。人生就是如此,不會永遠都順利,也不會永遠都挫折,只要你不放棄嘗試,探索自己,探索這個世界,世界就會充滿無限可能。

By永遠都在探索的  阿建

 

第二封~~戀愛中的長耳兔:愛情,不分梨也不分離…

       
說你談戀愛了,但遭到家人反對,規定上大學前不准談戀愛。我寫信給你,並不是鼓勵你談戀愛,也不是要你分手,關於愛情,只有自己才能選擇。但是,我要為你
祝福。在你初識愛情的同時,告訴你一個故事,關於愛情與禁忌。

        二
十歲那一年,我在軍中服役,每天都盼望放假返家。有一天,軍隊放十二小時的假,我仍然從台南搭車返回台中。坐上國光號,除了司機之外,整輛車只有四個人。
我、一位剛上車的年輕人,還有有一對老夫妻。老夫妻很恩愛,牽著彼此的手,在我前面的位置坐下來。一會兒,老婆婆操著大陸北方的口音,親暱的向老公公說:
「老伴兒,你忘了買飲料給我喝啦!」剛上車的年輕人,也看到這一幕,「伯伯!別急著下去,我這兒有好東西。」年輕人雙手掏著行李。年輕人拿出一袋水果,送
到老先生跟前說:「這是上等的水梨,婆婆吃了可以止渴。」老先生頻頻搖手說:「謝謝!謝謝!我們不要。」老伯伯固執的搖搖手,並不領情,要從車道縫隙中鑽
出去。年輕人也很固執,一點兒也不讓步。這時,老伯伯深深嘆了一口氣,看著年輕人手上的梨子,手推了回去,用北方濃濃的鄉音說:「唉!這是我和內人的禁
忌。」老伯伯注視著年輕人,說:「年輕人,你沒經歷過戰爭吧?戰爭幾乎毀了我的一切,那種痛苦,不是活在太平時代的人能了解的。還好,我還留下一樣最重要
的,但我怕隨時會失去啊!」

        亂世鴛鴦,願執手偕老。

        老
伯伯又嘆了一口氣,「唉!我已經快忘記梨子的滋味啦!但是我永遠忘不了分離的滋味啊!年輕人,你沒有經過戰亂,不知道分離的可怕。我和內人結婚四十年,經
過戰亂和逃難,我們很怕分離,因為梨的聲音不好,所以四十年來,我們從不吃梨。」老先生與老婆婆,也曾年輕過,他們走過激情,經過戰爭,一路攜手互相扶
持,相伴到老年,四十年不嚐梨子的滋味。他們視吃梨為禁忌,為的是不要離別,不要黯然銷魂,要終生廝守
我親眼目睹一場偉大的愛情。

        世
人傳頌的愛情,往往是相愛而無法獲得。相愛的兩顆心,在命運悲劇的一刻成為永恆,像:羅蜜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鐵達尼號。但最難得
的,恐怕是相守到老的愛情,如眼前老伯伯與老婆婆的相惜。彼此扶持,四十年不吃梨,那份不打破禁忌的深意,盼望不要分離,既平常卻又深刻動人。在家裡,或
是生活的周遭,我們也常看到一些禁忌。最常看到的禁忌就是家規、傳統,譬如:不准交男女朋友,不准晚歸,不准這個,不准那個……當我們面對這些禁忌時,常
讓我們不舒服,進而產生很多衝突。愛情的禁忌,更蘊藏深情。我說這個愛情故事,並不是要你遵守這些禁忌。而是要你了解,每一個看似愚蠢的禁忌背後,都包含
著一份深厚的感情。如果你能夠理解,無論你選擇遵守或反抗禁忌,心底都會走出一條寬廣的路,進而接納這世界了。

By也曾十幾年不吃梨的  阿建

 

第三封~~沮喪的長耳兔:抓住幸福…別錯過那條大魚

        你最近情緒低潮,沒有努力的動
力,整個人彷彿陷在泥淖裡,軟趴趴提不起勁兒。怎麼會這樣呢?我聽見你說:「我永遠不會成功。」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挫折,讓你有這樣的想法?「想法」雖
不是「真實」,但是「想法」能驅使人走向「真實」。相信命運的人,對於隱然的巧合,稱為「宿命」,我則稱之為「暗示」。我常聽見有人說自己「不會快樂」、
「是得不到幸福的人」,真的永遠都悲傷,都得不到幸福。因為負面的暗示,會阻撓你的成功。這些都是負面的暗示,而暗示的力量,非常強大。

        有
一個義大利的文學家:迪諾.布扎第,寫了一本《魔法外套》。故事我已忘記了,但其中對於「暗示」的註解,我印象深刻:約翰是一個少年,從小就熱愛海的遼
闊,一望無垠的藍,以及海的自由美麗。從小他有一個志願,長大要像爸爸一樣,當一名出色的漁夫。有一次,約翰隨爸爸出海捕魚,當他和一條上鉤的魚搏鬥時,
不慎從船邊落入海裡。約翰熟悉水性,迅速在海面上浮了出來,露出燦爛的笑容,因為他和大海如此貼近。
這時,船上的父親,卻露出驚慌的神色。怎麼回事呢?原來,一條五彩斑斕的大魚出現在海面上,朝約翰逼近。約翰的爸爸迅速將約翰救起,駕船駛回岸邊。五彩大魚似乎選定目標,緊緊尾隨,非要追上漁船才罷休。
約翰困惑了,不是要出海捕魚嗎?為什麼被魚追趕呢? 此刻,爸爸驚恐的告訴約翰:「兒子,你這輩子都不能到海上來了。」 「為什麼?」約翰驚駭的質問,他熱愛海洋,矢志要成為一名漁夫啊!

爸說:「孩子,你剛剛落水,遇到了傳說中的五彩大魚,那是漁夫口耳相傳的魚啊!只要落水的人被選定,大魚就會鎖定一輩子,無論你在海洋的何處,牠都會如影
隨形追逐,將船撞翻或鑿穿,達到目的才肯罷休。」但是,當漁夫是約翰的願望呀!這下子全泡湯了。約翰從此懷著恐懼、詛咒、遺憾,度過了陰鬱的青壯歲月。直
到老年,約翰忍不住大海的召喚,決心當一次真正的漁夫。
傳說中的大魚又出現了。此時的約翰,決心不再逃避,他要盡一個漁夫的本分。終於,約翰將已經垂垂老矣,騷擾他一生美夢的大魚捕獲了。約翰在處死大魚之前,
非常生氣的質問:「你這個惡魔,為何是我?為何如影隨形的跟蹤?毀了我的幸福。」

        長耳兔,你猜猜看,大魚為何要追他呢?

        大
魚痛苦的說:「我的確是不斷追尋你,但你為何稱我為惡魔?我不了解;那是我身為使者,被賦予的任務啊!一旦落海的人被選定,我就會窮盡一生的精力追尋目
標。但是,我不懂你為何要逃?為何要背棄大海的召喚?我身上帶著一顆神奇寶石,將帶給你一輩子的幸福、快樂、財富,我一心要交到你手上。但是,一切都太晚
了,我們都老了,延誤了寶石的時間。」
年邁的約翰失聲尖叫:「怎麼會這樣?為何我得到的訊息不一樣?」

        長
耳兔,我將這個故事傳達的訊息,視為一種暗示,一種未經辯證的負面訊息。當你一直暗示自己,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即使真相不是如此,也極可能使我們走向暗示
的彼端。因為,暗示就是一種心靈的力量,是某種隱形的「信念」。我們常祝福人:「心想事成。」某種程度,就帶有這樣的意涵。心情沮喪,休息一下再出發。所
以,當你沮喪、挫折的時候,請容許自己稍事休息,但是千萬不要下一道「負面的暗示」,那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變成心靈沈重的負擔。

By會早點抓到大魚詢問的  阿建


資料來源:摘自寶瓶文化「給長耳兔的36封信」一書與博客來網路書店

 

 

親子教育:和孩子談「性」口難開?

資訊爆炸,觀念開放,孩子的「性」問題,不但愈來愈多,更常常複雜到讓人無法招架。「飽受驚嚇」、「現在的小孩都這樣嗎?」幾乎已是很多父母的共同經驗,卻又不知該如何面對。為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more@]

 

一、孩子的「」問題

 
       上班族蕭媽媽就曾遇到讀小班的兒子在百貨公司對著胸罩專櫃東張西望,大聲問她:「媽媽,妳買這個好嗎?穿了可以爆乳耶!」蕭媽媽說,兒子4歲不到,不知從何時開始,對電視上的爆乳女明星格外有好感,每次電視一出現什麼「瑤瑤」、「舒舒」,兒子就站在電視機前不肯走,氣得她不准兒子看電視,但其實她也知道,這根本不是解決之道。

        中年的吳爸爸瞄到兒子手機下載的色情影片名稱「偷看隔壁姐姐XX,我好興奮」…吳爸爸自己是資訊工程師,對色情郵件、網站早已見怪不怪,但上星期,他無意間發現國二的兒子手機裡一堆色情影片,什麼「大學女生的初夜」、「粉領美眉上廁所」、「空姐的一流服務」…,吳爸爸當場傻眼,但也只能假裝輕描淡寫問兒子:「你怎麼有這些?」結果換來兒子白他一眼說:「同學大家都在傳啊,沒看過的,很遜耶…」

        「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曾媽媽,也為了高一女兒的服裝尺度心驚膽跳。原來女兒個子雖小,但也有B
罩杯,平常穿制服還好,但每到假日換上便服T恤,太大的領口總是偏低,讓起伏的胸部線條若隱若現。有幾次女兒一彎腰,呼之欲出的胸口,更讓曾媽媽嚇得半
死,急著要她去換一件襯衫。但沒想到女兒嘟起小嘴,直抱怨「這有什麼嗎?」,還說「這就像穿涼鞋露腳趾,很正常吧?」國二的兒子更告訴曾媽媽,「妳沒看過
青木瓜四X飲的電視廣告嗎?女生要『大』才驕傲,幹嘛硬要自己包緊緊啊!」讓曾媽媽啞口無言,直問自己真的跟不上時代了嗎?

 


 

二、最好的性教育老師—父母

 
       「性教育是愛的教育,教導健康的親密關係;性教育也是品格教育,要給孩子正確的性價值觀」。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高松景強調,「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就是父母」。

        不少家長常被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弄昏頭,高松景提供家長一個明確方式。「青春期前『重事實』,青春期後『重價值』」。高松景表示,孩子從3
歲起就會對「性」產生好奇,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男女有別」,「男女平等」的概念也要開始建立。至於「我從哪裡來」的疑惑,家長應明確回答「媽媽生的」,而
不要做出「石頭蹦出來」、「送子鳥送來」等模糊解釋。若孩子撞見父母發生性關係,家長無需欺騙孩子,但勿以「做愛」、「交配」等字眼,讓孩子不容易瞭解。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因為相愛,所以發生親密行為」、「親密行為是隱私,要在沒有別人的地方發生」。也可順便告訴孩子身體哪些部位也是「隱私」,
別人不能碰觸,自己也不能碰觸別人。若孩子不懂「隱私」的含意,家長可用「秘密」來代替。

        隨著孩子進入小學,家長可採用性教育童書
繪本的輔助,幫助孩子獲得正確的性知識。不少家長習慣用「小雞雞」、「小妞妞」等詞語來稱呼生殖器官,專家認為無妨,但生殖器官正確的名稱「陰莖」、「陰
部」也要告訴孩子。「孩子不會覺得害羞,害羞的往往是家長。」高松景強調。至於國中階段的孩子,常無法分別「愛」與「喜歡」的差異,家長應該予以導正。強
調「愛」必須是雙方互動,「喜歡」則比較單面向。也要告訴孩子,「性侵害、性騷擾、不負責任、隨便」是不健康的親密關係。根據性教育協會統計,國、高中階
段發生初次性行為的少女,六成是在「半推半就」下發生的。女生除了要瞭解「愛」的真諦,也要注意約會安全。高松景表示,避免單獨前往男友家中或私密空間,
遵守「不關門、不躺下、不脫衣」三大守則。若是男生相逼,女生應明確的告訴對方「我要控告你性侵害」。

        高松景也提醒,青春期男性的「性生理」發
展快於「性心理」,女生則正好相反。因此,「吾家有女初長成」的父母,應教導女兒保護自己的方法;對兒子則要強調「尊重」的意義。至於網路世界常可見「我
懷孕了,該怎麼辦?」「月經遲到,是懷孕嗎?」的留言或知識搜尋,不少年輕小女生、小男生,上網尋找「解決」方法。高松景表示,國內每年有800個新生兒是由15至19歲的青少女所產下,但實際的懷孕、墮胎數字卻都是黑數,難以統計。若希望孩子在緊要關頭,能向家人求助,平常的親子關係就必須良好。


 

資料與圖片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