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名國中學生,自小在學業上都是
第一名,卻在一次考試中失利,變成第二名的她更在同學的嘲笑下,無法原諒自己的錯誤,進而深覺週遭的人責怪她,父母、同學冷落她,導致情緒困擾而對生活失
去信心。後來,藉著與輔導室老師晤談後,她漸漸了解世上無完美的人,追求成績而錯過生活中其他的快樂,並非正向思維,在老師多次引導之下,終於重新展開笑
靨。
[@more@]
一、完美主義的謬思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定義,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其特徵可能出現過度在意自己的不足、不斷以高標準要求、不能接受有一點瑕疵或失誤,或有時不能允許自己有
挫敗的情緒反應,比如不能哭、不能害怕等,這樣的人會容易產生自我貶抑、焦慮、沮喪、孤獨的負面情緒,也會因過度挑剔別人而影響人際關係,有時為免於失敗
而逃避應該完成的工作,有的甚至不能相信他人的讚美與指教。對於這樣的孩子,引導學習接納自己、允許犯錯,並協助檢視迫使其追求完美的動力來源,以及學習
放鬆技巧等,都是適合的輔導方式。
二、挫折容忍力的培養
挫折容忍力的強弱,能解釋為何有些孩子可以突破困難,就算一路跌跌撞撞也能順利成長,而有些孩子卻無法承受環境挑戰,而更加沉淪。現今青少年最常感到挫折
的事件有三種;第一是學校的課業,第二是人際關係中無法獲得他人的肯定,第三是家庭關係的危機。我們無法免去挫折,但可以得知那一種人挫折容忍力較佳,例
如身體越健康的人,挫折容忍力越好、生活經驗越豐富的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會比涉世未深、嬌生慣養的人來得高,對於挫折有心理準備的人,比起對毫無防備的人
更具挫折容忍力。此外,對於某事物有濃厚興趣時,即使面對再多的挫折,也不輕易放棄。另外,擁有較佳人際關係的人,當挫折來臨時,周遭給予的支持力量,也
能助其渡過難關。建議讓學生學習為自己負責並承擔責任;或是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也能增進對挫折的正向解讀。
三、多元智慧的開發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迦納Howard
Gardner的「心智架構」(Frams of
mind)一書,打破傳統智力的偏頗論調,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他認為智力應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現出的解決問題或製作生產的能
力」。而多元智慧包含:語文智慧、音樂智慧、數學邏輯智慧、空間智慧、肢體動覺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智慧、存在智慧等9種智慧,這讓人們不
再獨尊智育。他進而解釋:將來能生存於社會甚至要出類拔萃,光靠學業成績是不夠的,應多面向地開發、培養多元智慧。在此也說明這9種智慧雖都是獨特的,卻
是能同時並存運用,至於各種智慧的辨識、培養及教學運用,可參考相關書籍。
四、自我價值感的建立
自我價值感是指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評估,是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一環,通常是個體在社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而成。而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對自己有正
向情感,滿意自己的個性、能力,情緒穩定,人際關係佳,做事容易成功,生活也比較快樂。而自我價值較低落的人,常受外界的因素常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當時的感受,當外在因素有利於他們的時候,就擁有好心情;然一旦別人一個眼神、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瑣事,就容易否定自己,陷入低落情緒而不可自拔。像影片中的主角以學業成就單一價值來評估自我,並非真正的自我悅納。所以建立正向的自我價值觀,需要跳脫內心負面的自我傷害話語,以建設性的自我對話取代之,並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資料來源:生命教育宣導短片導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