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主角歷經分手事件,讓她生命陷入低潮,她感到傷心、難過,甚至開始懷疑是否因為自己不夠好而導致分手。所幸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陪伴下,讓她感受到:除了愛情,她仍擁有友情與親情的關懷。因此她逐漸走出失戀的陰霾,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
[@more@]
一、分手迷思
男女交往後分手,常因一些迷思而無法從分手的創傷走出來。常見的分手迷思包含「分手只會帶來負向的生命經驗,不會有正向的成長」、「爲了避免分手危機,所
以要以容忍的方式處理彼此的衝突」、「分手後應該要立即投入另一段新的感情,可以協助自己度過分手的傷痛」、「主動提出分手的人要承擔較多分手的責任」、
「分手是戀情的發展中最糟的結局」,與「分手代表個人價值受挫」等。若能釐清相關迷思,則有助於分手後的心理調適。
二、分手後常見的反應
分手可視為是一種「關係失落」的經驗,在經歷失落的過程中,常會從情緒、認知、行為與生理等四方面出現反應。在情緒上常出現憂鬱、焦慮、罪惡感、生氣、快
樂不起來,以及寂寞等反應;認知上則可能出現反覆思念對方、低自尊、無望、自殺意念,以及思考與記憶變得遲滯等反應;行為上常出現躁動不安、疲憊、不斷搜
尋對方、哭泣,以及社會退縮等反應;生理上常出現失去食慾、睡眠障礙、身體常感不適,以及容易生病等反應。情侶分手後的負向情緒顯著高於正向情緒,但通常
負向情緒能在6個月之內恢復,且大部分的人由分手經驗中可對自己、對異性,以及親密關係的本質有正面的學習。
三、分手調適與因應
在分手的調適與因應上,建議可採取的方式為:調整認知,認清分手真正的原因,不將分手視為是自己不好或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人,分手後應仍能欣賞自己,擁有
自信。另外,要能接受分手的事實,面對因分手而帶來的生活的改變。而適度宣洩情緒,接納自己因分手而帶來的悲傷、憤怒等負向情緒,不過度壓抑,可有助於走
過分手的傷痛。也需改變分手前的行為模式,重新適應一個人的狀態,並學習一個人生活與面對問題。
四、分手策略
提出分手時,在地點的選擇上,需考量勿選擇過去兩人常約會的地方,以免觸景生情,而加深對方不願分手的意念。也不要在人煙稀少、高樓頂樓,或密閉空間提出
分手,以免對方因為一時無法接受分手的衝擊,而發生傷人或自傷的情形。而在時機的選擇上,不選擇在對方身心狀況不佳時,也不要在情人節、對方生日或彼此相
識的紀念日等特殊節日談分手。另外,主動提出分手者,要能體諒對方的感受,在提出分手的用語上需小心,同時需給對方一些時間,當對方不願意分手時,則可尋
求專家協助。而提出分手時,若對方情緒過度激動,最好打個電話請其家人或好友相陪,以免對方因一時想不開而發生不幸。另外,爲保護自己的安全,可事先告知
家人或朋友欲與對方談分手的時間與地點,或請家人或朋友在附近等候,如發現情況可能失控,就可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協助。
五、分手後的輔導
人會因為與重要他人的分離產生失落與悲傷的情緒,Worden
(1995)認為失落後的悲傷是造成生理、心理疾病的潛在病因。在失落發生後,個體若無法接受並從中抽回其所付出的情感,則可能產生憂鬱的情緒。因此,經
歷失落事件時,適度的情緒宣洩有助於從失落事件中復原。同時,若能鼓勵其正視失落的事實,則有助於從中發展出調適因應策略。失落事件的輔導歷程可分為「協
助個體接受失落的事實」、「陪伴個體經驗失落的痛苦」、「讓個體可重新適應沒有此重要他人的生活」,以及「使個體將生活的重心投注於其他的人事物中」等四
個階段。
戀愛中的男女,常因忙於經營愛情關係,而忽略其他如親情、友情等情感的面向,甚至將愛情視為生活唯一的重心,當面臨分手事件時,會感受到似乎失去了所有,
而生活也不再有意義。因此,若能在經營愛情關係時,也不忘維繫親情與友情,讓生活中各個面向的情感平衡發展,當在某一面向情感有所失落時,則能藉由其他面
向情感的支持,讓自己度過情感失落的心理創傷。
資料來源:生命教育宣導短片導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