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本書
它更是9位勇敢追尋夢想者的故事書
今天輔導處請來了其中一位的流浪者
讓我們來聽聽"什麼原因讓他非得流浪不可?
流浪者之歌-生涯教育學習單 (點下去就有輔導處精心製作的學習單喔)
[@more@]
流浪?
流浪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要去流浪?
當我們每個人都坐在辦公室裡、房間裡、馬桶上想這件事的時候,一定很難想像流浪是什麼東西。或者說,當人們冠冕堂皇地談起人都該趁年輕瘋狂流浪才不枉青春時,我們會想說為什麼非得這樣不可。舒適的床鋪,溫暖的熱水澡,24H便利商店有什麼不好;又或者是說,我想去流浪,不過在這之前,先等我賺夠了錢,喔,或者再讓我想想,也許我也不是真的想去流浪。
對吧。
讀讀《趁著年輕去流浪》中林懷民老師的前言,你會有驚人的感受。林老師的文字中藏著一股強烈的氣息,那種氣息是把自己放在世界裡去看的味道,敏感又堅強,讀完讓人想哭。
我不想拿什麼「走出去,才能看見身上所承載的文化」或者「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這種陳腔濫調來嚇唬大家(雖然這兩句話的確很動人)。但我想說的是──流浪,或許只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資本主義、生活框架壓抑我們太多,「流浪」這件事似乎變得遙不可及、怪里怪氣。其實,當我們回歸最初,離開筆電和液晶電視,所剩下的就是這世界和你自己。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和自己,和土地相處。這是極為自然平常的事,只是我們的生活,常常把流浪變成一種神話了。我很喜歡書中其中一位流浪者說的話:『親愛的,這不是孤高,只是如此一般。』─李青亮(第一屆雲門流浪者)
書中介紹的雲門流浪者們,有人去黃土高原學剪紙,有人去印度學西塔琴,有人騎鐵馬到西藏。這些人,把流浪當做一種生活的方式。流浪的定義很廣,端看每個人怎麼去詮釋。你可以流浪到隔壁陌生的小巷子,你也可以流浪到無人島或者是非洲。試著走出自己的城市,走出自己的國家,走出去,看,然後感受。
書中有位流浪者說的真好:『生命是百態』,每個時間,都同時存在著很多不一樣的事情,這就是人生的百態。正因為生命百態,所以我們需要去流浪,去體驗我們原本該有的樣子。
流浪,會寬闊一個人的視野,會增強一個人成事的能力。
.每個年輕人都該看的一本書。
.林懷民說:年輕人逐夢的勇氣,落實夢想的毅力,是社會進步重要的本錢。
.安藤忠雄說:一個人迷失在異地:孤獨、掙扎、喘息、吶喊,並能夠在一瞬間做出判斷存活下來,便是生為一個人所特有的潛能,便造就了這人。
林懷民吹起了流浪的號角,
年輕的心勇敢出征,
去放空、去學習,去奉獻,去挑戰自己,
流浪歸來,培養出對付自己的能力,甚至什麼也不怕了……
「流浪者計劃」為社會撒下一道耀眼的陽光,喚醒了一顆顆沉睡在深處,渴望流浪的種子,以一種驚人的力道,飛蹦而出。
這不僅是一群年輕人「獨自流浪的體驗」,還是一本「心靈深度之旅」。書中,你可以細細咀嚼,如何透過一個人的流浪,和自己對話,並從「自我追尋」中,走向「社會關懷」,進而思索「自己的歸屬」要落在何處。
倘若一個人活著,是不斷打破內在的牢籠,接受挑戰。那麼,年輕時的出走流浪經驗,會帶給你影響,是你一輩子的養分。因為你去過,好奇度會不斷增加,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趁著年輕去流浪吧!
【流浪宣言】
.一個人總需要時間與空間,來面對自己的靈魂。流浪可以有千百種理由,但行動是唯一的需求。──王瑋廉(雲門第一屆流浪者)
.流浪的目的,是要訓練我們像水一樣的柔軟,滲透進每一片浪跡的大地,汲取養分,進而成長茁壯。──許育榮(雲門第二屆流浪者)
.你出走開始跟自己獨處。你於是在沈默中看見自己呼出有顏色的空氣。出走的目的其實就是體驗自己。──王世緯(雲門第四屆流浪者)
.我始終相信,生存於高山冰雪環境是考驗生命韌性與意志最純粹之地,因為這裡沒有比認真呼吸重要的事。──林乙華(雲門第五屆流浪者)
林懷民的出走與回家部落格 (點下去可以看更多人的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