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李偉文部落格 ,與大家分享
面對著每天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試卷,明年即將基測的雙胞胎女兒有點羨慕學弟妹們還能快樂的參加社團活動,不過她們很快地就鼓舞自己:「沒關係,明年上了高中就又可以參與活動了!」
這些年家長老師們因為不確定的未來,在焦慮之餘,無視教改與鬆綁學生壓力的政策下,反而更加逼迫孩子考高分,以為掌握現在的成績優勢,就可以贏得未來的競爭,其實我覺得,情況或許剛好相反。
在全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大量膨脹之下,可以說擁有亮麗的學歷與證照的人,已經滿街都是,以為像我們年輕時,有好學歷就可以獲得好工作做到退休,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未來是一個高度變動而且成為專案工作社會的型態。
因為時代變動超快,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必須習慣「在模糊中前進,在不確定中下決定」,換句話說,若在求學過程中養成只會背標準答案,只會快速填寫答案,卻不會思考,也不懂思考,更不能體會在多元的世界中,原來只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觀點,而沒有絕對不變的答案,這種只會考高分的人,也許反而欠缺未來最需要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而且未來勢必會是一個專案工作為主的社會型態,也就是我們這三個月跟這一群人合作完成一個案子之後就解散,下半年又得跟另一批原本不認識的人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即便在同一個大公司工作,我想,跟同一群人,每年做一樣的事情,做到退休,這樣的時代大概也一去不復返了。
因此,除了擁有專業能力與技術之外(滿街的人都會),孩子是不是能夠很快速地理解別人傾聽別人,以及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反而是未來存活的關鍵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的孩子有沒有主動積極的熱情,遭遇挫折不氣餒的靭性,也是未來高度競爭社會能夠勝出的基本態度。
偏偏這些未來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會思考,具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多元觀點,溫暖體貼且懂得傾聽與表達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在不確定中前進的勇氣與靭性,這些素質在目前台灣的教育體制與考試壓力之下,是不可能養成的。
我的瀰補之道是讓孩子參加社團,不管是學校社團,或公益團體(如荒野保護協會),讓孩子有機會跟一群年長一點或年幼一點的同伴,一起活動,一起學習,共同完成一些任務。尤其在社團活動中,有機會讓孩子從構思一個計劃,到溝通協調找資源找幫手,然後把它完成,過程或許順利或許有挫折,但是這種「無中生有」的經驗,對孩子的信心與靭性的養成,都是無可取代的可貴機會。
我常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所謂的「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