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11/28

功課:

地理填圖

成績登記:地科  歷史  地理  公民

攜帶物品:

美術費用130元

2B鉛筆  橡皮擦

考試:

段考  社會  地科  英文  作文

每日一句:

訐發陰私:揭發別人不可告人的隱私。

教學策略 不再只是跟著老師念 閱有方法 特教生讀出興趣

    

      「老師,可以不要看文章嗎?」「很多字看不懂啦!」「眼睛看得很痠瘘!」每次上語文課,總會聽到資源班學生這樣抱怨。即使他們心不甘、情不願,還是得完成學習單。
 後來,參與幾次教育部「亮點計畫」的實務研習後,我嘗試改變課程設計,開始重視學習鷹架搭設、提問方式,以及師生的互動。
 
在普通班教師們的大力支持下,我把以「學習成就」為導向的教學,轉為建構「能力」為主的活動。自源頭調整「閱讀理解策略」後,漸漸的,學生有了改變,他們
開始喜歡思考、發表,話也越說越多,而我變成聆聽者,傾聽、參與他們的世界。沒想到減少書寫練習,卻換得另一種收穫││學生樂於主動表達想法。
 現階段教學,只是改變的開始,閱讀理解策略還可應用在許多面向。未來我將運用摘要、找主旨、文本分析等方式,引導閱讀,培養特教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以下,簡單說明我的「閱讀理解策略」。我
調整教學目標
 從前總是希望特教生能夠跟上普通班學生的進度,在普通班的語文教材中尋找教學題材。但是,以「提升學生能力」為前提後,我希望他們的閱讀並非只是「老師叫我讀,所以我就讀」,而是能讀出文章的趣味,喜歡閱讀,進而具備自學能力。
教材具有趣味
 既然確定了「讓學生喜歡閱讀」的方向,教學內容也要有趣,特教生才會有學習動力。因此,我選擇一篇篇貼近他們生活經驗,或隱含小道理的趣味故事,展開我們的閱讀之旅。此外,我融入不同的閱讀策略,讓讀故事不只是朗誦而已。
改變教學型態
 一開始,我大都帶領他們閱讀,並做示範。當學生稍微熟悉方法後,便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這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引導者,學生則成為同儕、自己的教育者。
教學策略應用
 目前的教學,我多以「理解監控」、「預測」、「連結」三種策略交互使用。
 透過「預測」,使學生能對文章主題有初步概念,可以發揮創意;透過「理解監控」,使學生能夠思考要用哪一種方法來處理不會的字詞;透過「連結」,讓學生能對故事角色出現的先後、因果關係更加清楚。
評量多元化
 課程結束前的評量,有時是讓學生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時是完成小小的閱讀測驗。評量方式多元,學生就不會覺得彈性疲乏。.

                                                                                          文/林佩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