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黑幼龍,兒子教他學會「放手」

「不照顧小孩比照顧小孩困難」,天下父母心,孩子是心中的寶,總想悉心呵護、事事打點;但黑幼龍認為,父母要學習捨得放手讓孩子跌倒、學習,不要事事都操心、都想管


[@more@]

        非常開明的黑幼龍,也曾經不贊成
二兒子的婚姻。當兒子求婚後興沖沖地跟他分享好消息,他卻認為兒子是醫生,算的上是單身貴族,媳婦卻離過婚、又比兒子大四歲,於是他說出自己不贊成的意
見。可是兒子和媳婦結婚十年,兩人至今非常恩愛,讓他覺得自己的判斷錯了,「不應該把小孩婚姻當成自己的婚姻」,想作主張。念機械的老四,大學畢業的時候
想當電影演員,黑幼龍跟太太決定讓小兒子利用一年的時間闖闖看,兒子到處試鏡、黑幼龍還牽線讓兒子跟張艾嘉見面。但是都沒有發展機會,兒子一年後死心了,
乖乖找別的工作。「如果他要求時我一口就回絕,可能造成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小兒子中年想自行創業,黑幼龍覺得目前兒子薪水高,轉業風險大,「我又沈
不住氣,不想他離職」,結果還是太太提醒他,放手讓孩子自己試試看。


        黑幼龍也說,就像孩子小時候學騎腳踏車,
父母跟在旁邊左扶右扶,學好久都不成功,但是敢放手,就算可能跌倒,十分鐘就學會了。而且,青少年對於父母管東管西常常不耐煩,就算禁止,乾脆偷偷摸摸
來,根本管不了。因此,黑幼龍認為,父母雖然擔心,還是要「克制」。不過孩子也得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黑幼龍認為,父母學著放手不是放任不管,像太太就
跟青春期的女兒約法三章,可以享受自由、可以參加舞會,但是吸毒、濫交等絕對不能犯。


        台灣的父母對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盡力滿足,買車、買房、留下大筆財產,但黑幼龍說,做父母不能替孩子預先設想太多,「抱持著園丁的心態,可以除草、施肥,但是要有雅量,讓他長成原來的樣子」。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

親子教育:黑幼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自信

 

「沒有一個禮物比自信更有用」,比讓孩子念好學校還要寶貴。多年來從事卡內基訓練,黑幼龍接觸過許多孩子,發現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自信


[@more@]

 

      
幼龍最近的著作「遇見更好的自己」,提到人生好像蓋房子,「自信」是地基,「抗壓」是鋼骨架構,「熱忱」的態度是混凝土,「溝通」是房子的水管、電纜,而
「人際關係」是裡面的水流、電流、熱度,「影響力」像是嶄新建築。
不過黑幼龍常覺得,年輕人在這六大能力中,最基礎的自信心不夠,這往往來自父母的讚美太
少。

 


 

        父母常拿孩子跟親戚的孩子比較、對考上的學校不滿意,考98
分要打手心,因為還差兩分才100分,加上中國傳統文化怕小孩驕傲,所以父母很難稱讚孩子的優點。黑幼龍說,自己一開始也不習慣讚美孩子,因為開不了口,
覺得太肉麻,可是他發現,要讓讚美「可信度高」,聽起來不是隨口說說,需要多「練習」,這樣孩子感受到真誠的鼓勵,發展也會越來越正向。


 


        對於現在很多孩子越來越宅,黑幼龍則認為,與其不准孩子玩電腦、打電動,不如讓孩子與父母互動更有樂趣,例如吃飯後,一起去打籃球、有好的電影一起去看,
「製造走出家裡的機會」。
但前提是父母孩子一起相處時要有愉快的氣氛,黑幼龍說,不要每次親子在一起就是說教、講不完的大道理。黑幼龍也說,父母要作一個好的聆聽者,當孩子開口,
「媽媽不要邊摺衣服、爸爸不要看報、最好放下手上的遙控器」。黑幼龍認為,對孩子不專注也是負面的肢體語言,一天儘管只有短短的20分鐘,就能促進親子間的良好互動。

親子教育:黑幼龍,拒絕做「分數爸爸」

父親節將至,許多台灣父親一生為兒女打拚,對子
女最大的期待,多半是能上好一點的學校、熱門一點的科系。但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身為四個孩子的父親,卻有不同的教養哲學。因為他自己經歷
過聯考落榜、高中留級的苦澀,他認為,在社會生存的能力,往往考試沒有考,學校沒有教,家長和孩子不要被困在升學主義的迷陣裡。


[@more@]

聯考曾經落榜,高中時被留級

       
若以學歷、考試評量,黑幼龍要被劃上大叉叉。遇上第一屆初中聯考,什麼學校都沒考上,只能念當時乏人問津的農校,那時突然覺得自己變成沒有人要的小孩,跟
念附中的哥哥比起來,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是。後來,他高一時也因為功課不好被留級,念不下去只好改考軍校。

從不因分數低,責罵四個孩子

        曾
經經歷「被聯考拒絕」的苦澀與自卑,因此黑幼龍從來不因為成績太差、考不好,責罵自己的四個孩子。他說,老大成績中上,老三常常考第一名,只有老二不愛念
書,成績常常是倒數幾名。黑幼龍回憶,當老二讀國中時,有一次跟太太討論,決定「認了」,有的小孩就是不愛念書,「慎重考慮他以後可以當木匠或是打棒
球」。但他對成績不好的老二並沒有差別待遇,「一樣都是我們的孩子」。但沒想到,這個從小不看好的老二,後來反而開竅,長大當了醫生。黑幼龍也說,現今企
業找人才不再以學歷、成績決定人選。

        他舉例,創辦微軟的比爾蓋茲、甲骨文的艾利遜、以及戴爾電腦的戴爾,全都沒有電腦科系背景。另外,15
年前出版的「EQ」一書也指出,一個人成功、快樂與否的要件,IQ只占20%,而包含自信、熱忱、溝通等特質的EQ,卻占了80%。因此他認為,年輕人畢
業後就業順不順利,不再取決於念什麼學校、科系,在學校的總平均分數又是幾分,這些都不是關鍵因素,父母也應該調整自己的態度。


社會要的能力,是考不出來的

        黑
幼龍說,有一次他與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一起去演講,嚴長壽說,「社會需要的能力,是考不出來的」,他也有感而發地說,「最需要的能力,學校、家長沒有
教」。很多公司裁員,不見得是對績效不好的人開刀,而是人際關係不協調。因此父母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幫孩子培養好的性格」,影響力遠超過「念電機系、法
律系,還是成績75、85分。」黑幼龍也認為一個人成不成功,取決於是否能保持學習的心態,他很贊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話:畢業後三年沒有繼續學習,就會被淘汰!因此不要讓分數高低打壞孩子對學習的胃口,讓孩子在走出校門後,還能樂在其中,還要繼續學習。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晚報

 

 

桃園復興鄉半日遊(系列二)20090801

 桃園出發(15:00)-基國派教堂-羅浮橋下大漢溪(17:00)-福利川菜(19:30)

 

"下午三點才出發,也可以玩這麼久"回程時爸爸說

[@more@]是呀  夏天天暗得晚

 

去基國派教堂看看吧

真有趣

他們的門牌是這樣的  基國派1號

不是XX路1號

其實"基國派"是泰雅族的語音譯過來的  是一個部落的名稱

 

樹的左邊有一條木作小徑, 隱入山壁樹林間, 可惜我沒有探訪的勇氣

怕蚊子  蛇  樹上掉下來小徑旁蹦出來的任何生物….

 

 正面近看一張, 還有中興保全咧

 右邊來一張, 真的很有特色

泰雅族傳統建築主要以木頭與竹子為材料  當時的牧師建議以石材建教堂  來展現上帝的永恆

 

走到橋下去了

近看就沒有在橋上俯瞰的美了

很貼近的時候   就是真實了

"美女"如此   富貴人家如此   人生如此

 我們離它(便橋)很近了

我們在橋下囉

 更近了,噢,它不是木橋,它是鐵橋

在便橋上一張

兒子們玩起了丟石頭

雖然我覺得有些罪惡

可是他們開心極了

我們還玩了深水炸彈

這麼大喔

其實不是上面那一顆石頭  因為太high了  忘記拍照了

我想想  水花濺起的程度是這個的100倍吧  哈

 

這條是大漢溪

我們剛好在大漢溪起始處喔

照片左下角是兩河會流處 

前方是支流三光溪

右方是從新竹尖石鄉流過來的馬里闊丸溪(玉峰溪)

兩河會流後   始稱大漢溪

是淡水河的上游喔

 

喔  羅浮橋是北橫入口

 

台灣最近真的缺水

河床裸露比上周來時多了

 

左圖左方河床上的一大片橄欖綠放大(右圖)

可是河水還是很湍急

今天風很大

我們在河道玩

從羅浮橋方向吹來的風

捲起河道上的細砂

舖天蓋地而來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拍的照片看起來會霧霧的

我還以為是我的相機怎麼了還是靈異現象出現了咧

是   飛揚的細砂

 

 

生涯發展:老師擔憂學生小時用萬元手機,長大呢?

很多小學生用的是上萬元手機,腳上是三、四千元的球鞋;有的國中生手上戴著三萬元的戒指;這些孩子長大怎麼辦?將來有能力供自己這樣消費嗎?


[@more@]

        新竹市東門國小校長宋隆文說,他用的是綁門號的零元手機,但學校裡許多小學生隨便拿的都是萬元手機、高級的MP3,
孩子對這些昂貴物品的珍惜感卻越來越低,「學校常撿到學生的名牌衣服等物品,廣播都沒人來領。」台北市萬華國中公民老師顏光正說,他教過一個男生,家裡只
是一般經濟水準,卻在同儕影響下,要求買一只三萬元的名牌戒指,「那個戒指不是金質,也沒鑲鑽石,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貴?」爸媽不買,男生就鬧情緒,與父母
冷戰,家長甚至求助學校,「但最後還是屈服,買給他了。」顏光正說,他常教小孩不是不能花錢,但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賺錢,且量入為出;不能為了跟朋友炫耀,
而做不符能力的消費。


       
儘管常把握機會向學生灌輸正確金錢觀,但顏光正常覺得,學校講再多,都抵不過家長、社會風氣、朋友同儕的影響,如果父母習慣亂花錢、寅吃卯糧,同儕又常互
相比較名牌,孩子很容易被牽著走。宋隆文也常跟小孩講,「如果你每月的零用錢是五百元、一千元,想買一萬元的手機,就要擬訂儲蓄計畫,看要存多久、犧牲其
他消費,來買這隻手機,這樣做值不值得?」

        宋隆文也建議,理財教育要從老師做起,以前讀師範、師專的都是家境比較不好,老師多半比較單純、不懂理財,被詐騙的還不少;教育部應先讓老師學會理財,才能把學生教好。


資料來源:整理自聯合報

親子教育: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學習壓力」

回想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是不是也有所謂的「壓力」?再想想,當我們成功克服後,回首看看過程,不論如何艱辛、困苦,都覺得一切十分值得。那我們的孩子要蛻變成長,不是也得歷經這些過程?為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學習壓力」呢?


[@more@]

一、孩子成長過程的壓力

生理的壓力:高矮、胖瘦、美醜

心理的壓力:疑惑、委屈、懼怕、罪疚

人際關係的壓力:個性、自卑、自大、尊重

感情的壓力:高年級的困擾

學習的壓力來源:父母老師同儕、手足、自己


二、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學習(功課)壓力

(一)環境方面

1. 外在環境:提供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讀書環境,佈置簡單優雅的書房、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沒有吵雜。

2. 內在環境:協助孩子做好內在環境的自我準備,足夠的營養、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穩定的情緒、愉快的心情、充分的信心、合理的目標。

(二)指導孩子善用有效的讀書方法,增進學習效率

1. 理解:數學、物理公式(A+B)=A+2AB+B    D=G÷V

2. 心像記憶法:一篇文章、一個概念或數字,可以用畫圖或編成口訣。

3. 適時記憶:不懂立刻查字典或相關資料、立即請教老師或同學;以自己的方式整理。

4. 過度學習:化學週期表、文章易忘記宜重複過度學習。

5. 分散學習:文章過長不可能一下子背起來,可分段背誦。

6. 善用線索:模擬情境、笑話連結。

(三)依循有效的讀書程序,提高學習效果

1. 瀏覽:對所讀的材料內容作一整體性的觀覽,加以摘要,以便對內容作一概略性的了解,並從中理出一些重點。唸國語時,將課文看一遍,把生字、生詞、成語、優美詞句標示出來。

2. 尋找問題:從瀏覽中找出問題,並嘗試詢問自己如何解決。

3. 閱讀:課文大意了解之後,可以多閱讀幾次,或閱讀其他相關資料,感受閱讀的樂趣。

4. 背誦:前三步驟完成後,需背誦的就開始背誦,默念、默寫、大聲朗誦,心像記憶法和過度學習相結合。

5. 溫習:不管內容多熟悉,都得再三溫習,才不至於遺忘。

(四)學習態度和興趣的培養

1. 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讀書是為自己讀的,所以要對自己負責;讀書時專心讀書,遊戲時盡情遊戲,勿混淆了。

2. 培養終身閱讀的能力與興趣:建立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即使離開學校仍然可以透過讀書自我成長。

3. 慎選課外讀物:兒童文學、童話故事、科學故事、名人傳記。

(五)培養孩子廣博的興趣,紓解課業壓力

1. 運動、音樂、畫畫、文學等,釋放(培養)體力、紓發情緒、疏解壓力;以詩歌、童話等文學來潛移,用音樂、美術等藝術來默化。

2. 走出戶外接近大自然,陶冶感情:感受花的芬芳和草的堅韌,細聽風的吟詠和鳥的低語,並且體會小自一粒細沙之用,大至宇宙無限之美。

3. 做家事和當志工,增進家庭和樂氣氛、體驗服務人生。

三、父母應有的作為

1. 多鼓勵、少壓力、勤安慰、樂傾聽、不比較、不保護過度。

2. 以身作則(讓孩子覺得父母願意陪他一起學習,而不是他一個人孤軍奮鬥)永遠支持孩子。

3. 親師合作。

四、補習問題的探討

1. 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對補習的看法,讓孩子有參與發表的機會。

2. 引導孩子了解補習的意義,以及孩子需要什麼?事要加速學習還是彌。補課業不足,或是盲目跟進「人補亦補」。

3. 與孩子討論補習、溫習功課、寫作業、休閒看電視的時間分配。

五、結語

千萬不要以為升學才是人生唯一之路。


作者:謝水乾 

親子教育: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高人一等,成為人人稱羨的「資優生」,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標榜開發大腦的工具或課程,企圖「激發孩子潛能」。孩子的成長總是充滿驚喜。父母該把握哪些重點,才能讓孩子如同不斷盛開的花朵,湧現更多潛能跟智慧?


[@more@]

       
大腦的確具有無窮潛力和可塑性,卻並不代表依靠某種技術,就能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事實上,錯誤的學習方式,反而可能侷限大腦的吸收力。例如填鴨式的補
習,除了分數不會增長任何東西,因為它只是讓你習慣某種考題,對於大腦學習沒有效果。標準答案只會讓神經連結的可能性減少,是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兇。而不
少父母迷信資優,甚至千方百計送孩子去補習以考上資優班,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補出來的「人工績優」和真正資優不同,靠反覆練習進入資優班,只會發現別人行你都不行,很快就自信心崩潰,父母這樣是害了小孩。從建中資優生的例子來看,這些同學並沒有接受特別的訓練,他們的父母以開放的態度,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沃土,自由探索、發現自己的天賦,反而發展得更好。

        國外研究也發現,即使智力會受基因影響,天生有別,但並不代表孩子的成就註定被限制,只要準備好豐富頭腦的活性化環境,誰都可能發揮驚人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多累積不同的生活經驗,有益孩子腦部發達,反而重複上學、補習、寫功課這種單純的活動,容易讓大腦陷入疲累。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最好的。例如:看起來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實他正在學習。

        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時間探索。不管是運動、音樂或其他活動,都有助提升孩子的專注、紀律,刺激心智發展。這次採訪的建中資優生,休閒興趣都很廣泛,在國際奧林匹亞地理競賽得到第二名的陳柏安更說,他需要專心玩夠了,才能專心讀書。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就禁止孩子玩樂,要儘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除了抒解負面情緒,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他學習,培養課業方面的耐性和集中力。



  

        為了開拓孩子的腦部能量,建議父母採取以下態度:

(一)成為孩子的導師

       
孩子具有敏銳的反應能力,對於父母親的言語、想法、感覺、行為舉止可說像在複製一樣。當父母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身心,孩子的腦波較能安定。相反的,
若父母缺乏自我重心且容易動搖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安和混亂。

(二)讓孩子做腦的主人

        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生俱來無限的潛力。不要一味以「別人都這樣做,我當然也應該這樣」的心態,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三)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

      
「我能辦到」的自信心會活化腦內正面的迴路,使得頭腦運轉保持最佳狀態。耐心觀察孩子擁有的才能和素質,鼓勵他的長處。當被讚美時,腦內會分泌令人愉快的
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自然產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願。

(四)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夢想

       
想像力是開發大腦潛能的有利工具。積極引導孩子築夢,協助他在腦海中想像夢想實現的樣子,深信會實現,他就能不斷挑戰直到變成真實的成果。每個階段都是黃
金期大腦是漸進式成熟,每個階段各有發展目標,例如0~3歲是藉由運動和感覺體驗達到學習,而更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學習,是9歲之後逐漸展開。孩子出生第一年,應盡可能多花時間互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對幼兒大腦發展影響深遠。

        要在家中為學前幼兒製造多聽、多說、多讀的環境,尤其多接觸不同種類色彩繽紛、會發出聲音的安全玩具,更有助認識物體的形狀和質感。小學階段是身體及大腦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期建立的慣性,將影響孩子終生。此時被喻為科學之腦的頂葉,及被稱為語言之腦的顳開始發展。顳葉負責外語、聽覺機能,7~12歲間
語言的理解力和字彙持續增加,是學習第二外國語的好時機,太早學習或遲至青春期才開始會降低學習效果。負責空間立體概念,及邏輯、數字、抽象推理的頂葉,
在7~13歲迅速成長,這時孩子將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追根究柢。此外,7~11歲間,大腦管理動作技巧的區域開始茁壯,許多孩子此時會對運動感興
趣,這幾年中學習及訓練運動技巧,效果較能持久。


       
而更重要的被喻為大腦總司令,掌管判斷、計劃、解決問題能力的前額葉,在小學階段發育再度活潑,適合好好鍛鍊大腦。日本腦科學專家,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
指出,前額葉能感受情緒,處理資訊做出判斷,推測對方的想法,也掌握著創造力、人際關係。前額葉發達的動物只有人類。這個時期,大量閱讀、書寫、計算,及使用到雙手的活動如摺紙、料理,都有助於活化前額葉。廣泛閱讀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連結密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思考力。

        好幾位建中資優生表示,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父母也購買大量的書籍給他們。正確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飲食、睡眠、休閒運動搭配良好,大腦的燃料才能源源不絕。配合大腦的生理時鐘身體運作有明確的生理時鐘,腦部活性也會跟著改變,有些時刻適合集中思考,有時則必須休息。父母可以根據大腦運作的節奏,協助安排適合孩子的活動,讓學習更事半功倍。

(一)早晨:效率最高的時段

        早餐過後3
小時,約10點~12點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此時腦部的活性最高,判斷力和思考力都很活躍,適合處理有難度的問題或創造性發想。睡醒時大腦能量最低,最好為
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飽滿一天的能源。葡萄糖是腦活力的來源,葡萄糖不夠造成低血糖時,腦部會陷入缺氧狀態,打呵欠、遲鈍。米飯、麵包、麵食等澱粉類都
能提供葡萄糖,又以全麥、雜糧等多醣類較佳,能使血糖緩緩升高,穩定供應所需能量。

        正式學習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做5~10分鐘的「大腦暖身操」,包括朗讀、簡單的計算,根據川島隆太實驗,做過朗讀、計算再進行單語記憶測試,成績比大腦沒有暖身提高20%。研究顯示,孩子對於同一項科目的集中力只有約4
0 分鐘,可依此來劃分學習的段落,暫時休息,恢復大腦的集中力。學習也不一定只是在書桌前唸書寫功課,音樂、才藝等活動也包括在內。

(二)午後至傍晚:

        創意比填鴨有用的時段中午12
點後腦部機能會下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活性都較為緩和。除了小睡片刻,也很適合讓孩子盡情遊戲。「現代孩子都太忙,大腦反而需要清閒的時光,對培養創造力
大有幫助,」川島隆太表示。隨便孩子做什麼活動(但不適合看電視和看漫畫,會讓大腦進入放鬆狀態、活動降低),讀課外書、畫畫、下棋、出去找朋友玩都好。
放假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點心,或一邊做家事一邊親子對話,既增進情感又幫助大腦靈活。

(三)晚上:

        放鬆與充電的時段隨著夜幕低垂,前額葉活動也逐漸減退。吃過晚飯,適合親子家庭活動,聊天、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放鬆心情。充足睡眠對大腦的發展影響很大,小學生至少要熟睡8~9小時,最好10點前,低年級孩子則應在9點時準備上床。協助孩子發展智能、運用腦力,是長遠的過程,目標不在於短期的成績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最佳的智力指標是孩子快不快樂、是否具備好奇心與學習動機,樂於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階段予以適當刺激及多元化的體驗,幫助孩子成為腦筋靈光、思想豐富的人,才是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


作者:朱芷君

今天我們一起剝蒜頭

今天    想煮蒜頭雞

哥哥看到我在剝蒜頭

[@more@]開心地說   我也要剝我也要剝

                        (這是…..哥哥的小手)

從小   哥哥就喜歡幫忙剝蒜頭

謝囉   有人幫忙

弟弟也來湊熱鬧  

"誰啃的呀?"哥哥拿起一個問

弟弟呀

第一次剝嘛

進步空間很大    哈

"媽米~我會剝了耶"

很好很好    我笑笑

"爸爸都把我的蒜頭剝完了啦?"哥哥說

哇!真的愛剝ㄝ你

給你給你   通通給你   開心吧

             (點圖放大, 會看到弟弟"啃"的喲!)

今天我們一起剝了兩球蒜頭Smile

 

六.特色創新

特色創新 :

  1. 設立午餐部落格更新資訊與師生家長互動。
  2. 請營養師蒞校做營養教育及進餐禮儀教育宣導,各老師亦於用餐及上課時隨機宣導。
  3. 親職教育日結合社區與全校師生舉行闖關活動,加強均衡與健康飲食的觀念及潔牙技能。
  4. 每學期末結合班級會時間舉辦滿意度調查討論會,檢討及溝通午餐改善事宜
  5. 送餐動線流暢,廠商可將午餐送至班級所在樓層,減輕學生負擔。
  6. 尊重個人不同飲食習慣,請營養師設計素食菜單,滿足素食同仁及學生用餐之需求。
  7. 全校使用不锈鋼餐具,落實垃圾減量,每班並備有備用餐具。
  8. 用餐環境舒適:餐廳佈置溫馨,播放優美音樂,營造愉快用餐環境。

親子教育:健康家庭168、活力家庭一路發

1個健康家庭、6項增進夫妻關係及8項增進親子關係的指標與行動,可以幫助提醒現代家庭中的成員,在忙錄的生活當中與家人培養親密的情感,別忘了每天168,不僅為彼此關係加溫,更可以引導家人一起學習與成長,共同邁向健康家庭。


[@more@]

一、6項增進夫妻關係的指標與行動

1.每天與配偶擁抱一次

        透過肢體的接觸,不管在出門前、進門時或睡前…都可以與配偶親切擁抱,藉此傳達對彼此的關心與愛意,每天為夫妻關係加溫,增進親密感。

2.每天為配偶做一件事

        主動做一件符合或滿足配偶需求,並可讓配偶愉快開心或感受被體貼與被幫忙的事:如倒杯水、幫對方按摩…等表達對配偶的關心與愛意,並給予感激與讚賞。

3.每天和配偶分享自己的一件事並傾聽對方

        藉由生活中點滴分享與傾聽配偶內心感受想法、進而給予接納與支持。

4.每週與配偶一起做一件事

        藉由共同做一件事,培養共同的興趣與休閒活動,例如:看場電影、一起買菜、登山、運動或閱讀,不僅增加彼此的互動與瞭解,也能增進夫妻感情,分享生命的樂趣。

5.尊重配偶一小段時間獨處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不同的需求,在不影響家庭的狀況下,尊重彼此可以擁有一段獨立的時間與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讓配偶有機會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休息之後再出發。

6.願意一起面對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習慣,共同生活在一起,要能包容彼此的錯誤與不完美,透過溝通及協商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找到「你ok,我ok」的雙贏策略。


二、8項增進親子關係的指標與行動

1.每天與孩子擁抱一次

        讓孩子透過肢體的接觸,直接感受爸媽的愛,不管是每一天的睡前、出門前或放學回家時及其他任何時候都可與孩子擁抱,不僅讓孩子覺得溫暖,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很重要的來源哦!

2.每天對孩子說一句好話

        每天對孩子表達充滿愛意、關心、欣賞、感謝或鼓勵的話語,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來自於不斷的被肯定,被賞識哦!

3.每天傾聽孩子一天的心情故事

        聽聽孩子的心事、樂事、煩惱事,了解孩子每天的心情,與孩子的心更貼近,讓孩子知道父母與他是一國的。

4.每天與孩子共同感恩一件事

        生活中很多事需藉由他人協助才能完成,每天與孩子共同感恩一件事或某個人,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並且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5.每週與孩子一起做一件事

        爸媽可以和孩子一同看故事書、一起散步、運動或一同做家事,藉由共同活動,累積與孩子共處的生活點滴,增進彼此的關係。

6.每週陪孩子做他/她有興趣的一件事

        瞭解孩子的興趣並且陪他/她一起做是很重要的,不僅能幫助孩子適性發展,發揮潛能,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絕佳途徑。

7.每天鼓勵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並給予讚美

        當孩子完成自己的工作,例如:下課後完成作業、將自己的衣服放好或是看完一本書…等等,即時給予具體的鼓勵及建設性的讚美。使孩子有自我肯定的機會,學習自我負責,並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8.父母一起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教導孩子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的情緒控制很重要,應耐心教導孩子,使孩子瞭解父母的用心,進而能端正其品格與行為。


資料來源:性別平等優良教案

圖片來源:http://www.wallcoo.net/

 

 

 

學生、老師的交流園地